“個人通信(Personal communications)”的基本定義是:“用戶能在任何時間、任何地方與任何人進行通信”,它是“人類通信的最高目標”(——引自百度百科),但是,無論現在的4G還是正在走來的5G,僅僅依靠它們,是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的。
通信的發展,特別是公眾移動通信的發展,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已經離不開信息的實時傳遞。
“實時”,最通俗的含義就是“馬上”、“不花費時間”,也可以理解為可以接受的時延,不因時間而耽誤事。
通常,在一般場景下,實時信息傳遞已經不是問題。
但當地質災害發生時,固話線路可能中斷,無線基站可能倒塌,或者停電了,一旦這種情形出現,就難以實時通信了,無論4G還是5G,都靠不住了!
最近的例子便是8月20日發生的汶川泥石流。
習慣了實時信息傳遞的人們,一旦信息不通,特別是不幸的災害發生時,就會變得焦躁不安,憂心忡忡。
應急通信,實際上是一種應急手段。無能什么通信,只要能“應急”就行!
應急通信主要有兩類應用場景。
一類是突發自然災害,特別是地質災害。
另一類是人為的,例如安全事故、恐怖襲擊等。
與4G、5G這樣的通信相比,應急通信的特點:
時間:突發、臨時。突然的需求,沒有事先的安排;只是臨時急用,過了這個緊急時段,常規通信恢復,應急通信就退出了。
地點:不確定。也許發在山區、農村、城市、海上,哪個區哪個縣,事先沒人知道。
環境:復雜。特別是地質災害發生時。
容量:不確定。也許很大,也許能滿足幾個人的通信就行。
業務:通為“大”。語音、短信、圖像、視頻、......,災害發生時,普通百姓迫切需要報平安或呼救,語音、短信就行!官方則需要通過圖像、視頻掌握災情。
上一條: 聽說2G/3G要退網了??!
下一條: C波段讓5G革命成為現實!